查看原文
其他

你必须看2-3遍的“中医汗法”

中医养生就关注→ 医养百家谈 2023-03-08


写在前面:微信版本又更新,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,小编们表示好心碎。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,具体操作很简单,只要三步:①点击本文左上角“医养百家谈”——②右上角“. . .”——③选择置顶(安卓)或星标(苹果)。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。

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

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

只要您有9个

即可获得奖品

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

不是给文章点赞哦!

送完即止


如果觉得不错  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哦~~~


炎热的夏季,人们耍大量出汗。一般当环境温度在28℃以下时,不容易出讦,30℃以上就会出汗,33℃以上就要大量出汗了。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现象。


中医对汗液的认识,以及采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疾病,中医认为,汗是人体体液的一部分,汗是由津液所化。出于律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此又有血汗同源的说法。

临床上发汗过多,容易伤津耗血,因此津亏血少,失血,贫血的病人就不宜发汗。这就是中医常说的“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”的道理。


又由于心有主血脉的功能,心气推动着血液循行在脉管中以营养全身。


所以又称汗为心之液


临床上,由于出汗过多,耗伤心血,就可以见到心悸、心慌的症状。汗出是阳气蒸发律液所致,因此,汗多不但伤津耗血,而且也能耗散心气。


在某种情况下,大汗淋漓就可以形成亡阳,虚脱的病变。因此,人体津液的多少,血液的盈亏,与汗液分泌有着密切关系。


中医很早就注意到利用发汗来治疗疾病。中医称作汗法。汗法也叫做解表法;是通过促进发汗,使外感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方法。    在临床上运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外感发热最为常用。


当遇到一个外惑风寒,身体恶寒(怕冷),体温甚高,汗不得出的病人,医生常常使用麻黄、桂枝等中药,以解表发汗。并嘱病人服药时避风寒,或增以表被保暖,帮助发汗。病人服药后,出了一身汗,就可使风寒从汗而解,体温也就随之正常。


这是因为人们惑受风寒后,风寒邪气与人的正气搏斗,出现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身痛等症状.这时皮毛,汗孔闭塞,汗不得出。当人们服了发汗的中药后,可以使汗孔开放,使感受的外邪解散,肺气宣通,自然邪去而诸症均减。


但是运用解表发汗药时,以遍身微汗为佳。假使汗不得出或大汗淋漓,都不适宜。因为汗出不来,邪不能去,汗出太多,又容易耗气伤津

 

人们在感受了风寒,淋雨、着凉后,常常用干毛巾把全身皮肤擦红,换上清洁的衣服,并用生姜,红糖煎成浓茶,喝上一碗,暖暖身体,出一身汗以预防感冒。婴儿感冒时,母亲可以用乳汁30~50毫升,加上葱白四五根,稍煎,让婴儿吮吸含有葱白汁的乳汁,以取发汗治疗感冒。


感冒病人还可以洗蒸汽浴,通过发汗以疏解表邪。此外,还可以运用针刺合谷,风池,或者配合大椎、曲池穴,使病人微微有汗时为止。


由于肺主皮毛,发汗是开宣肺气,故也称宣肺、开肺。中医又有“洁净府”的说法。净府指膀胱,洁净府就是利小便。


所以发汗还可以用于肺气被郁,水道不利,流溢肌肤的水肿。临床上见到眼睑浮肿,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,肢节酸重,小便不利,并有怕冷恶风,发热等表证,或可以见到咳嗽、咽喉红肿疼痛,舌红脉浮滑数等症状。中医称为风水,多见于急性肾炎的初期。


常用越脾加术汤(麻黄12克,生石膏18克,生姜9克,甘草6克,大枣4枚、苍术12克),发汗,燥湿,利尿,兼能清热而取效。


此外,发汗还可以治疗关节痛。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,气血不能畅通,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,酸楚,沉重、麻木等一类痴患,中医称为瘅证。如果长期居住潮湿的地方,或者外受风湿之邪着于肌表时,常可出现头身疼

痛,或不能转侧,恶寒微热等症。


由于邪中于表,当从表解,运用发汗可以使风湿之邪随汗面出。治疗时可以运用去风胜湿、发汗止痛。常用的方剂有巫活胜湿汤(羌活、独活,防风、藁本、川芎、蔓荆子,甘草等)。


 发汗除了主要治疗外感表证,水肿病早期、关节疼痛外,对于廓疹初起,疹点隐隐不透的病人,也可以通过发汗以透邪外迭。在外科方面,对于癌疡初起,尚未成脓破溃,患者正气未虚而且有表证者,也可以运用解表药物,使毒邪随汗而洁,疮疡得以消散。


发汗解表以汗出邪去为目的,不宜过量,以防汗出过度,伤阴耗阳。用量应困人因对而宣。凡心力衰竭、吐泻失水、出血,律液亏损者均应禁用。


如果体质虚弱而确需发汗解表时,宜配合使用益气、滋阴等药物。用发汗剂时,还须告诉病人,服药后要避风寒,忌油腻食物。



在发汗的运用中,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。


方xx,3岁半,独生子女。感冒发热4日未退。体温达39℃。日夜咳嗽、咳声不爽,饮

食、大小便正常。曾用西药链霉素、青霉索,并服过中药8剂,最后一张药方是桑叶,菊花、荆芥、防风,银花,连翘,桔梗、甘草、杏仁、象贝、半夏,陈皮及紫苑、大青叶、芦根等。


邀老中医会诊。按脉象滑数,舌苔薄腻,询知发热、无汗外,检查咽喉,胸腹均无病症。显属风寒外袭,郁于上焦,肺气不能宣透。即拟三拗汤加减。药用炙麻黄3克,牛蒡子6克,光杏仁6克,蝉衣3克,桔梗2.4克,桔红2.4克,胖大海3克,生甘草2,4克。一服得小汗,热退咳稀。


上例病症,本来是属于轻浅表证,治疗应轻灵透邪。由于用了苦寒请热之品,反而使邪留而热不得解,咳不得宁。同时也说明了本证主要是发热、无汗、咳嗽频繁,所以用既能发汗又能宣肺的麻黄为主药,牛蒡子、杏仁、蝉衣等轻扬宣化为佐药,肺气宣畅,证情自平。


病有宜汗者


太阳病,发热身疼,自汗,恶风者,当发汗。

太阳病,外症未解,脉浮弱者,当微发汗。

太阳病,表症未罢,发汗未过,脉浮数者,仍可发汗。


阳明病,脉迟,汗出多,微恶寒者,表未解也,可发汗。

太阴病脉浮者,可发汗。

太阴病,汗后不解,仍发热,脉浮者,当复汗之。


伤寒发汗本无体,随邪之浅深,

本气之盛衰,有大发汗,复发汗,

微发汗,更有和解亦得汗而解,

温经亦得汗而解,回阳亦得汗而解

不可不知。



病有不宜汗者


仲景云:阳盛阴虚,下之则愈,汗之则死。

发热身疼,脉浮紧者,当发汗。

假令尺脉迟弱者,不可发汗,以营弱血少故也。


咽燥喉痹者,不可发汗,津液现已伤也。

咳而小便利,若失小便者,不可发汗,下元虚也。

下利虽有表证不可发汗,

发汗则水湿必散于周身,而成浮肿胀满

淋家不可发汗,发汗则津液内亡,客热更增。


衄血亡血家不可发汗,以其血液虚也。

疮家不可发汗,发汗则痉。

表虚热盛故生疮,汗之则表愈虚而热

愈炽,热则伤血,热则生风,故变为痉。


少阴病,脉沉细数,沉为在里,不可发汗。

大便素难便者,不可发汗,发汗则谵语,

以其血液既少,而复夺之,

表虚里实,故谵语。


汗家不可重发汗,发汗则心神恍惚,

盖以汗为血液也,心液大耗神无所主,

故见恍惚。


虚人发热,无身疼者,不可发汗,

发汗则阳亡。盖以发热乃阳越于外,

收之惟恐不及,今误汗之,阳必亡。


血气欲绝,手足厥冷,引衣踡卧,不可发汗,

发汗则殆。


厥证脉紧不可发汗,汗则声绝、咽嘶、舌萎。

要知阳厥宜下,即(法之)〔之法〕也。


热深厥深是也;阴厥宜回阳,即四逆汤

脉弦细头痛发热者,属少阳,

宜和解,不宜发汗,发汗则变证百出。


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加结胸,

心下痞鞕者,不可发汗。

风温证不可发汗,

汗之则热盛,汗则血伤也。


湿温证不可发汗,汗之卫阳虚,

津液竭,热必盛也。

虚烦证不可发汗,汗之则心血虚,

而烦愈盛也。

午后热不可发汗,汗之则阳亡。

久病阳虚、阴虚,一切诸证,不可擅发汗。


文源:医品阁

更多推荐

从头到脚,一次对生命的新的阅读 | 曲黎敏

普通体检和防癌体检傻傻分不清!请把这张表转给所有人!

空调病良方“藿香正气水”的经方兄弟(葛根加半夏汤)[附中暑治疗方法]

生活需要做减法——少吃、少看、少听,就可以养生
       

END


注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
| 版 | 权 | 声 | 明 | 


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文章内容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
依据《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》第12条,《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》第14条/23条,即“避风港原则”,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,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。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。


公众号合作,交流,咨询

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

 18016247306

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:

lushiyl(陆医生)

记得复制暗号:

药膳养生调理群
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


更多陆氏药膳古方

敬请关注
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